2007年5月3日星期四

正方一辩,时间到


     在陈滔的全力合作下,我们获得了重医科大学首届学生辩论赛冠军。其实比赛结束的一刹那,我松了一口气,当了一年的学院辩论队队长,终于也算是带上了路,我可以光荣地退休了。

     回想这一年来的历程,可谓是风雨交加,但终见到了云开雾散之日。从首战告败到险胜检验,从训练危机到人事危机,困难重重,但是我们走了过来。

     回想着2006年的春天,我们一大帮人坐在四舍一楼阴暗潮湿的学生会办公室里进行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训练,从绕口令到朗诵演讲。

     回想着2006年的五一节,大家全力以赴备战临床,从9舍到大盘鸡,从渝州宾馆葱茏的林荫路到渝州宾馆后门的荒坡。我只记得,那荒坡上开满了花,小小的,黄黄的。

     回想着去年对战临床失败后的失意与怅惘,更有的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突然好多人从我的眼前走过,我们辩论队从组建到现在。寇世杰、李珍、潘秋杉、甘伟、张沁林、杨文颖、曾强、雷倩、唐寒宇、曾曦、陈滔、杨彪、汤和、黄伟、李昱丹、袁福华、李康、金秋、黄鹏、黎钥、王慧、余乔、余小诗、史昕懿、、周芸野……无论你们中间或有人中途退出,或与我们一同走到现在,我都要感谢你们为辩论队做出的贡献,感谢你们曾经的努力,感谢你们曾经积极地参与我们的训练,感谢你们的一切。

     记得潘秋杉在训练中总是那么可爱,那么搞笑,总是怀着热烈的感情投入到活动之中,总是有什么就说什么,辩论队因你而多了几分火热。

     记得陈滔才加入时语言的木讷,被我勒令必须读绕口令,但是不可否认,陈滔在我们队中的理论水平是相当高的,本着对辩论的执着追求,他终于成为了管理学院辩论队不可缺少的主力队员,能够挑起大梁,独撑一方天地。

     记得黄伟第一次出现在辩论队训练场上的时候,带着一身酒意,醉眼朦胧地冲上讲台说了一通。

     记得我第一次见金秋的时候,她就给我大谈起她读了很多很多中国古代的典籍,吓了我一大跳,心想遇见高手了,最后才弄明白看的是白话版本。但是,金秋临场组织语言的能力确实让我自叹不如。

     记得第一次我坐在评委席上看汤和的时候,发现了他如维尼一样的身躯与笑容,以及灵敏的思维,与独特的语言表达。是他,给我们辩论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与笑声。你还记得我们给你取的名字吗?康德,你的如此地思辩,只有借用大哲学家的名字给你做外号了。

     想起了许多许多的人,杨文颖的冷静,雷倩的沉稳,杨彪敏感的思维,王慧的大方,曾曦那可爱的木讷,甘伟的激情澎湃,余乔的激动……你们都以自己的特点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一起走过了辩论的岁月。

 

     从小学开始看大专辩论赛,到初中开始亲身接触,到大学拉起了一支队伍,我对辩论的热情从来没有熄灭过,我始终坚信着辩论场上应该有我的一席之地。

     辩论,需要的不仅仅是激情,更需要的是兴趣,只有兴趣的引导才可能保证激情的不灭。辩论,需要的不仅仅是伶牙利齿,更重要的是需要技巧之后的理论作为基础。辩论只是手段,丰富自己,才是目的。

     打了多少场比赛之后,我才突然醒悟,我们辩论不是为了取得什么成绩,这仅仅是一场游戏,一场可以提高自身的游戏,仅此而已。

     在这种有着自身严密规则的游戏中,我们需要什么作为游戏的底牌?

     首先是深厚的理论功底,辩论的题目可以深可以浅,但是一场精彩的辩论赛肯定是以深刻的内涵作为基础,技巧再好,失去了理论的根基,却也只如在戏台上用假刀假枪比画一下而已。如果双方在赛场上都拼着理论功底的话,那么无异于多个时代的大师们在同场竞技,因为我们的理论来源于大师,这样的场面无疑将是精彩的。

      其次是灵活的辩论技巧。刚才强调了理论功底,现在来强调辩论技巧。功底如基础,一般是看不见的,而技巧如林立的大楼。理论功底的深厚浅薄需要由大楼来阐释。而技巧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的。这里我想说的是,技巧可以掩盖理论的先天不足,但是技巧不能代替理论。  

      在这里还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思考辩题的时候,需要的是一种思辩的,具有逻辑的,理性的的思考方式,类似于思考哲学命题,因为一般来说,一个辩题都是一个中立的题目推向了两个极端构成了正方反方的观点。此外在论证辩题的时候最好采用严密的逻辑。否则立论不稳很容易被攻击。

      作为一个传统的一辩,我在这里强调立论的重要也具有必然性。

 

      走过了比较专业一点的一年多的辩论历程,出任了管理学院辩论队的第一任队长,我想我现在该是到了退役的时候了。因为自己的目标需要去实现,毕竟,辩论在目前不可能成为我的全部生活。

      正如我给汤和写的那样,“孩子,多少年之后,我们回忆本无多少趣味的重医生活,会发现,辩论是其中不多的几个亮点,我们会惊喜地把她捧在手里,簇拥着这段美妙的生活。”

      感谢你,我的二辩!感谢你,我的三辩!感谢你,我的四辩!感谢你们!

      

      谨以此文纪念我大学时期阳光灿烂的辩论生活。

    

5 条评论:

匿名 说...

史昕懿没来过吧,只是海选来了的。为了辩论这个游戏,我们付出了很多,但跟痴迷魔兽的网络游戏少年比起还是差了一点点,不过我们这个要有用些。
另外,绕口令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主要是自信心的提高,这对于一个辩手很重要。
呵呵,这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啊。王朔说,青年时代很重要,剩下的都是熬天数,想想也是。

小壳钻 说...

小史来过的,而且坚持了一段时间。。。
呵呵,反正我对培养大家的自信还是起到作用的嘛,明显的

匿名 说...

加油呀呀!我是何发东!

匿名 说...

我试一下

匿名 说...

史昕懿没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