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词:第一次客串四辩作的总结陈词,)
三个环节下来,对方辩友的精彩表现让我感到“撼山易,撼对方辩友难”。可见,对于一个人习惯认知的改变无异于一项艰巨的工程,其困难之巨大,可以想象。
但是,纵观整场辩论,对方辩友无外乎以2个方面作为自己的挡箭牌。
首先,对方辩友将“山”这个概念偷换为了“困难”。按照对方辩友的理解,除了移山之外,无论做什么都在回避困难,对方辩友似乎忽略了愚公搬家的荆棘之路。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搬家也成了移山,此辩题意义何在?
其次,对方辩友总是以寓言作为挡箭牌来阻挡我方射来的现实利箭,那么我想请问寓言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寓言的作用是教育我们遇山移山,遇水喝水呢?还是引导我们进行思考。
在此,我方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百家争鸣。我们不仅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儒家精神,也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道家哲学;我们不仅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拼搏精神,同样也有“变通圆润”的处世哲理。《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最后,我将从人性与价值的角度再次论证我方观点。
人,作为终极价值的承受主体,将始终成为我们的目的而非手段。
而在愚公移山中,我们却将移山作为了目的,而最为重要的人,愚公和他的子孙们却被论为了工具与手段。
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钉子户,愚公不应以牺牲其作为人的价值来达到移山的目的。
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钉子户,愚公不应该牺牲起子孙谋求自己幸福,追求自由的权利。愚公的子孙们本可以走出大山,走向广阔,本可以成为医生、律师、诗人的他们,本可以站在辩论席上与对方辩友一决高下的他们,却不得不因为老祖宗曾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么一句话,而不得不用自己的肩膀与汗水世世代代履行移山的祖训。人性本自由而愚公移山的祖训却漠视人性,否认价值的多元性,忽视子孙作为独立个人的存在价值与权利。
在这里,我想说。
搬家吧,为了你与你的子孙。
搬家吧,那到非要等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吗?
愚公不怕搬家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